2011年10月13日上午,迎校庆·基础医学院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在基础楼522室举行,李先涛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医证候标准和规范研究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黎晖主持,党委书记洪创雄出席,院内外50多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李先涛研究员先后师从赖世隆教授、梁伟雄教授、张伯礼院士,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流行病学、中医证候标准和规范方法学研究。此次报告概述了我国中医证候标准和规范研究的现状,总结了证候规范研究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标准应用现况以及脾虚证、肾虚证课题组研究情况,分析了中医证候标准和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汇报了自己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中医证候研究工作,指出了证候标准和规范研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李先涛博士在中医证候研究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天津某社区完成了3600多例的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评价了脾虚证、肾虚证研究文献,非常熟悉我国中医证候研究情况和业内专家,并对相关的国家科技政策和“顶层设计”思路也有较深的了解,对问题的分析也有较强的针对性。李先涛博士认为,王永炎院士强调的“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的中心仍是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和张伯礼院士关于“科技发展标准要先行,标准的核心就是统一”的观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与会师生围绕科学分类方法、中医证候标准和规范研究的困惑与思路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正如李先涛研究员所言:跳出过去证候标准研究的“小圈子”,对新成果加以吸收,对多样性加以统一,对差异性加以整合,对仍混乱的情况加以分析、清理和规范,等等,这些均显示出开展证候标准研究的迫切性。此次论坛丰富了科研思路,开拓了科研视野,活跃了科研氛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55年周年校庆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撰稿人:陈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