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党建党务 | 中心系室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学生工作 | 工会 | 科学研究 | 继续教育 | 下载中心 
 
基础医学院(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通知公告>>正文
 
 
基础医学院关于招募《中医养生经典导学》导师的通知
2020-10-20 16:28   党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基础医学院关于招募《中医养生经典导学》导师的通知

 

为贯彻习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助力我校高水平、“双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做好中医养生学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面向全校招募《中医养生经典导学》导师。现将导师招募工作细则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与未来,需要培养有理论与实践的传承和创新精神的中医养生人才。熟谙中医经典文献是提高中医水平、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的必由之路。为突出我校“重经典、强临床”的人才培养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医药思维模式,突出中医药思维模式在中医养生理论和临床当中的应用,中医养生学专业培养方案特设《经典导学与养生思维》课程。本课程设置导学导师,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学习不仅是问与学的往复,更是以临床问题、养生问题和理论问题为导向的知识构建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共96学时(计入本科教学时数),分6个学期完成,每学期16学时。每位导师指导6位本科生,持续3年。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必读经典书目为: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

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

养生经典:《养性延命录》、《千金要方Ÿ养性》、《遵生八笺》、《随息居饮食谱》;

中华文化经典:《周易》、《论语》、《老子》、《庄子》。

(二)导学形式与要求

导学,指导师在规范院校课堂教育之外,根据学生资质因材施教,结合个人学术思想实施个性化和人性化教育。本课程形式上不设置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地点,导师可向学院申请工作室或会议室。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安排学生阅读书籍,师生互动讨论话题;每1-2周安排一次主题学习研究讨论会;临床跟诊与床边教学。

基础医学院负责课程质量管理,每聘期结束后由学院课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组织对《经典导学与养生思维》课程导师工作考核的实施。。

三、导师招聘与遴选

(一)导师遴选条件

1.热爱中医药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中医药政策与教育方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关心学生发展,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心;科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

2.教育和工作经历:中医学类或中药学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10年以上。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中级职称以上。

3.学术要求:具有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中医研究论文、论著(含教材章节、博士和硕士论文,不含实验研究);矢志中医学术,学有所长。

4.治未病中心、名医工作室优先。

(二)导学任务

1.按照《经典导学与养生思维》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指导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6名,期限三年。

2.承担教学课题,撰写中医理论研究、教学或中医医案医话类论文,鼓励发表中英文病案分析。

3.每年由学院课程导师制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根据指导学生的经典考级情况、学业成绩、导学记录、汇报交流情况、学生评价等情况对导师进行考核。

(三)导师权益

1.颁发基础医学院“养生导师”聘任证书。

2.每年32学时的课堂教学工作量。

3.优先资助院级以上教学课题,鼓励组成中医研究团队,申报社科类或自然科学类项目。

4.参与编写或制作《经典导学与养生思维》的讲义、微课或在线课程。

四、时间安排

(一)1023日前——自愿报名

请符合以上导师招募条件,并热爱中医经典研究与指导的老师积极报名,于1023日前填写《中医养生经典导学导师报名表》(见附件2)发至邓烨公文邮箱dengye@gzucm.edu.cn

(二)1025日前——导师遴选、导师名单发文公布

(三)1026日上午——新生入学教育,2020级导师颁发“养生导师”证书

附件:《教学大纲》、《中医养生经典导学导师报名表》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020年1020日    

 

 

 

 

 

 

 

 

 

 

 

 

 

 

 

 

 

 

 

附件1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导学与养生思维》课程教学大纲

(暂行稿)

课程名称

经典导学与养生思维

英文名称

Guidance of the Classic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开课单位

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与预防医学系

适用专业

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学五年制

课程编码

学分/学时

6/96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目的、任务)

熟谙中医经典文献是提高中医水平、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的必由之路。本课程的的经典包含: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养生经典:《养性延命录》、《千金要方Ÿ养性》、《遵生八笺》、《随息居饮食谱》;中华文化经典:《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共十本核心书目。

导学,指导师在规范院校课堂教育之外,根据学生资质因材施教,结合个人学术思想实施个性化和人性化教育。本课程的导学设置导师,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上述十五本经典书目以及导师安排的其他拓展书目。学习不仅是问与学的往复,更是以临床问题、养生问题和理论问题为导向的知识构建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

本课程不设置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地点,由导学教师向学院申请工作室或会议室,安排学生阅读书籍,布置学习内容和讨论话题,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每1-2周安排一次主题学习研究讨论会,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并在讨论会头脑风暴,碰撞思维火花,促进学习进步。本课程以经典内容为学习导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真正落实学习主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同时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爱好学习。

读书与临证必须相互贯通,相互印证,认识水平才能螺旋式上升。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要求学生跟诊临证,临证过程也要求突出中医养生学特色,立足点离不开中医养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中医药思维模式,突出中医药思维模式在中医养生理论和临床当中的应用。培养传承中医药文明、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适应当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医养生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编号

时间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学时安排

1

第一学期

核心必读书目:

1、《老子》

2《黄帝内经》

3《养性延命录》

熟悉以上道家和中医经典文本的字义与篇章大义,了解其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当今时代的社会与医疗实践,围绕养生、治未病、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中医话题,主动查找资料,归纳知识,提炼思想。

16

2

第二学期

1《千金要方Ÿ养性》

2《随息居饮食谱》

3《濒湖脉学》

熟悉以上养生经典文本的字义与篇章大义;了解其孙思邈养生学术思想,了解王孟英对中医食疗食养的系统归纳与总结;结合《中医营养学》主动查找食物与本草养生资料,掌握食疗药膳调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脉学的基本分类与辨证思路。

16

3

第三学期

1《药性赋》

2《汤头歌诀》

3《神农本草经》

熟悉以上方药小经典的文本的字义与篇章大义;掌握传统用药思路,对比《中药学》与传统本草之异同;掌握传统常用方剂和因证立法组方的规范,掌握“理法方药”、“先辨证后处方”的基本中医思维;了解经方与时方的学术背景差异,掌握常用方剂的汤头歌诀,包括药物剂量与煎服法特点。

16

4

第四学期

1《伤寒论》

2《金匮要略》

3《神农本草经》之《名医别录》

熟悉以上经方著作基本的方证相对的辨证思路;了解其仲景学术的治未病思想,结合古今临床医案和疾病的病因病机等自然病史,了解古方治今病的基本格局、特色与优势;了解其神农本草经的经方学术源流及其与仲景经方的关系;自行分析十大类方的主证与兼证,六经的主证与兼证,及其对应方药组成和加减规则。

16

5

第五学期

1周易

2《医学三字经》

3、《黄帝内经》

了解《周易》的学术源流与哲学内涵,及其与中医学之间的关系;以《医学三字经》为蓝本,了解明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面貌,并查找资料了解当今中医诊疗方案的进展;温习《黄帝内经》

16

6

第六学期

1《论语》

2《遵生八笺》

3、《伤寒论》

4、《金匮要略

5《本草纲目

熟悉孔子的基本学术思想,熟读论语章句,了解文本字义与篇章大义;结合《史记》相关篇章,讨论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对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影响;熟悉《遵生八笺》的结构与风格,以及中医养生各类方法的古今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掌握常用非药物养生方法技术;温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以《本草纲目》温习《神农本草经》,了解后世本草发展的高峰。

16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不设置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地点,由导学教师安排阅读书籍,布置学习内容和主题,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每1-2周安排一次主题学习研究讨论会。

四、考核方式:开卷考试结合其他考核指标,具体见评定方式

五、成绩评定方式:

试卷成绩(30%):由中医养生与预防医学系负责命题,每学年考核一次。

以下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

交流或文章(30%):包括发表和未发表论文。

学习记录本(15%):包括导学记录与师生问答,学习与思考。

实践性学习(15%):跟诊、跟师学习临床辨证与养生咨询,学以致用。

导师主观评价(10%):导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指出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六、教材或参考书与学习资源

核心书目:

1.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简体横排、排印本)【(唐)王冰次注,(宋)林億等新校正,(1057年)。(明)顾从德翻刻宋本(1550年),日本经络学会影印。范登脉校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版。

2. 《伤寒论通俗讲话》,刘渡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3. 《金匮要略讲义》,李克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8年。

4. 《神农本草经校注》,尚志钧.学苑出版社,2008年。

5. 《濒湖脉学白话解》,刘文龙,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6. 《汤头歌诀详解(修订版)》,朱良春,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7. 《珍珠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伍悦点校.学苑出版社,2011年。

8.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高学敏,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9. 《养性延命录校注》(附太清道林摄生论)【(梁)陶弘景集,王家葵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10. 《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18年。

11.《千金要方Ÿ养性》(唐)孙思邈.刘更生,等点校.华夏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

12. 《遵生八笺》(明)高濂.倪青,等点校,钱超尘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13.

13. 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4.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5. 刘大钧.《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成都:巴蜀书社,2016年。

16.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7.《本草纲目》(校点本)【(明)李时珍著,刘衡如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拓展书目:由导学教师拟定。

注:此稿为暂行稿,由中医养生与预防医学系负责解释及后续修改。

七、学院审批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主管教学院长(所长、主任)签字:

年月日

附件2

中医养生经典导学导师报名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称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学术情况简介

(中医药类论文论著、学术兼职、其他)

 

关闭窗口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power by WordPress